日本在线免费AⅤ视频_欧美一级网站在线播放_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在线网址

您當前的位置 :環(huán)球 >
如何讓垃圾分類變成“分內事?”椒江區(qū)全域推行垃圾分類“剛性約束”
2021-12-01 08:00:15   來源:中國臺州網-臺州日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如何讓生活垃圾分類這件“麻煩事”變成市民的“分內事”?日,椒江區(qū)給出“新解法”——全域推行垃圾分類“撤桶并點、兩定四分”工作,并“重拳”執(zhí)法,對未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市民,予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者將被立案處罰。“真罰”時代的來臨,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剛約束”。

或許,有些市民不太適應“被強制”,認為垃圾分類有賴個人自覺、外化于行,嚴厲處罰未免“用力過猛”。“真罰”啟動,與市民原有的觀念慣、行為慣產生碰撞,可以理解,但罰不是目的,以罰促改才是初衷,如同“醉駕入刑”,通過重處罰、嚴執(zhí)行,倒逼車主提高意識、改變陋。況且,罰不僅是一種警示教育,更是一種壓力傳導,如果越來越多市民按照法規(guī)標準進行垃圾分類,那么“被強制”的不適感就會大大減輕,反之這種壓力就會一直倒逼個體規(guī)范行為。

一民之軌,莫如法。事實上,以“剛約束”倒逼垃圾分類意識提升有“跡”可循。先進國家和地區(qū)的經驗表明,垃圾分類僅靠正向激勵和“軟倡導”不夠,還要輔以重典,不折不扣執(zhí)法,讓垃圾分類成為市民生活的“必須”而不是“可以”。日本將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其關于垃圾分類的法律條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稱世界之最,如亂扔垃圾被“抓現(xiàn)行”就會收到10萬日元的罰單,要是在垃圾收集區(qū)亂扔更嚴重,將被起訴入刑,而且日本法律規(guī)定公民有舉報胡亂丟棄廢棄物者的義務。臺灣的臺北市搞垃圾分類,既制定法律法規(guī),又印制大量垃圾分裝專用塑料袋,市民每天必須將家里的垃圾按要求分類裝專用袋,如有違反,則會處以數(shù)千元乃至上萬元新臺的罰款,有的臺北市民因出差,當天沒法分裝處置,就將垃圾打包塞入冰箱防止出現(xiàn)異味,在此高壓之下,僅用了4個月,臺北市就實現(xiàn)了垃圾分類全覆蓋。

在垃圾分類推進困難重重的當下,用“剛約束”很有必要。人的道德血液并不總能自我生成,如果缺乏強有力的強制措施和法治約束,很容易在惰或私利的驅使下不按規(guī)矩出牌。不斷完善強制措施和法律法規(guī),讓不講規(guī)矩者受到法律的懲罰,那么,在人趨利避害的本能之下,就會自覺做到垃圾分類,進而形成“日用而不覺”的行為慣。同時,通過嚴格的、系統(tǒng)化的監(jiān)督管理措施,也能強化個人和家庭在垃圾分類過程中的社會責任,讓公民真正參與到這項全民工程中來,而不僅僅是把垃圾一味扔給別人處理。當然,垃圾分類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強制垃圾分類的法規(guī)措施不只是針對個體,相關單位以及垃圾收集、運輸、處理等機構也都是“強制對象”,對垃圾分類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由易及難,試點先行。椒江率先在全市全域推行垃圾分類“撤桶并點、兩定四分”工作,決心很大,部署嚴密,實施上既有路線圖,又有時間表,給有關部門戴上了“緊箍兒”,讓市民有了緊迫感。期待,全市各地從中借鑒經驗、少走彎路,探索出適合本地實際、有針對和可操作的垃圾分類新路子。如此,假以時日,一定會讓垃圾分類這件“麻煩事”變成市民的“分內事”,有效解決“垃圾圍城”的發(fā)展困境。(陳飛鵬)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