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千載,山河無垠。九百年前,北宋畫家王希孟用一抹青綠鋪就中華千里江山長卷。千回百轉,在這個中秋前夜,由著名作曲家趙麟耗時一年精心創(chuàng)作的《千里江山》在錢塘江畔奏響。
在中國音協(xié)交響樂團聯(lián)盟的牽頭下, 杭州愛樂樂團與全國各地23支交響樂團聯(lián)合委約創(chuàng)作了大型交響音詩《千里江山》。這場演出不僅是杭州愛樂樂團2022-2023音樂季的開幕音樂會,也是《千里江山》的浙江首演。在此之前,杭愛曾攜手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紐約愛樂樂團聯(lián)合委約趙麟創(chuàng)作《逍遙游》,由華人大提琴家馬友友與吳蠻、吳彤、雷佳及絲綢之路樂團共同演繹。
咫尺千里激蕩宋韻江山,絲竹管弦共筑世界交響。指揮家楊洋執(zhí)棒,杭州愛樂樂團聯(lián)袂笙演奏家鐘之岳、琵琶演奏家于源春、二胡演奏家譚蔚、鋼琴演奏家曹鵬、女高音歌唱家郭橙橙與笛簫演奏家王俊侃,用音符帶領現(xiàn)場和線上觀眾在江川湖海、山巒疊嶂間遨游。
當晚,整個舞臺被一幅青綠山水長卷所包裹,序樂章“云飛起,楚天千里”以奇?zhèn)グ蹴?、雄偉壯闊的氣魄一覽千古山河。隨后,管弦樂隊與笙、琵琶、二胡、鋼琴、竹笛等多件獨奏樂器相繼展開“對話”,交相輝映,相疊入畫。
正如楊洋所言,每個樂團經(jīng)過自己的二度創(chuàng)作,都能繪就一幅獨一無二的《千里江山》。23個來自五湖四海的樂團,有23種畫卷變音詩的講述方式。杭愛版本的最后,花腔女高音詠嘆調般的“點睛”,與笛簫飛聲合璧共鳴,孟浩然的《彭蠡湖中望廬山》氣貫而出,以“萬山入海”之勢為這場交響音詩的山河之旅恢弘定格。
什么是最宋韻的時代交響?
舞劇《只此青綠》成為文化“爆款”之后,一部同樣以《千里江山圖》為創(chuàng)作藍本的交響音詩《千里江山》橫空出世。從繪畫到音樂,從色塊到音符,從具象到抽象,交響樂以直觀、磅礴、響遏行云的語匯表達,描摹出一幅富有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宋韻長卷。
如何在龐大正統(tǒng)的交響織體中一展千年風雅宋的悠長余韻?《音樂周報》的評論提及,趙麟為獨奏樂器、樂隊創(chuàng)作的音樂,往往既不過分強調“民族特色”,但也不是一種折中的取舍。少一分顯弱,多一分則過。民族樂器的現(xiàn)代性和可塑性,在他的作品中可見一斑。
因為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我們中國人更擅長在眾多旋律中捕捉并感知具有東方質感的聲音元素。趙麟的創(chuàng)作中,笙、琵琶、二胡、鋼琴、笛簫、歌劇女高音,與管弦樂隊展開對話,既在聽覺上強化了音色、音律、音韻的中國民族色彩,又與世界性的交響樂語言融為一體。
王澍在杭州國家版本館的設計中,大量運用了橋。在他的理解中,橋是入世和出世的界限,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了諸多意象。《千里江山》中的民族樂器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例如笙構筑了一個山水相逐的世外之境,琵琶營造出一種山谷中月下的空靈之感,二胡以華彩抒發(fā)人在面對浩蕩山河時產(chǎn)生的熱愛與闊達的胸懷。
一部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時代交響,除了感官享受之外,更需要傳遞文化價值感?!肚Ю锝健访總€樂章都采用了類似《詩經(jīng)》的“比興”手法,先寫物,再由物及人。典出于中國唐宋詩畫名篇的樂章正副標題,更在點題的同時平添古韻。這部作品將千疊浩蕩的壯闊山河,水墨青綠的宋韻美學,以及天人合一的中國哲思等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令人心向往之。
建團十余年來,杭州愛樂樂團一直進行著本土化、民族化探索,委約創(chuàng)作和推廣過不少與宋韻文化相關的交響作品——委約譚盾創(chuàng)作《西湖水搖滾》,委約葉小綱創(chuàng)作《七闕西湖》,委約郭文景創(chuàng)作《滿江紅》,委約周天創(chuàng)作大提琴協(xié)奏曲《水袖》……
尤其是《七闕西湖》,第一次將多首中國古代著名詩歌譜成曲,創(chuàng)造了當代中國音樂史的新紀錄。宋之風雅,西湖詠嘆。我們在音樂中聽到了《飲湖上初晴后雨,夜泛西湖》,聽到了《臨安春雨初霽,浣紗女》,聽到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葉小綱還將越劇、紹興戲、嘉善田歌等地方戲曲作為旋律素材融入其中,更添江南意趣。
那么,在新的起點上,“樂和宋韻”該如何進一步破題?眼下,杭州愛樂樂團正在創(chuàng)作一系列具有人文性、時代感乃至引領意義的宋韻交響。杭愛兼職副團長羅麥朔將根據(jù)南宋詞人、作曲家姜夔“自度腔”(自己譜曲)的小調來譜寫《宋韻》,還將以富春山居為靈感創(chuàng)作新曲。
與其他藝術形式不同,音樂抽象而詩意的表達,無法將宋代市井風貌、生活美學、歷史文化等元素具象且生動地展現(xiàn)。指揮家余隆曾說:“西方音樂強調準確,輕與重,快與慢,都是規(guī)定好的。但在中國,更講究意境。就像國畫中的一片留白,可以是煙,可以是湖,可以是云,任憑想象。”
最宋韻的時代交響,不論從織體編造到音韻詮釋,還是古今交匯抑或跨界融合,都需要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中融入更多維度、更有深度的創(chuàng)造性巧思和詩畫般意象。聽者可以在音樂家構筑的視聽長卷間展開漫長的想象,千年文化長河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有了具體的模樣,宋代生活畫卷中的每一條街、每一場市集充滿煙火的氣息。(記者 厲瑋)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