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9月6日電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北京時間9月7日23時32分將迎來晝夜溫差最大的節(jié)氣——白露,此時節(jié),天高云淡,氣爽風涼,孟秋結束,仲秋開始。
天津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公歷每年9月7日至9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之始,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第十五個節(jié)氣,也是秋季第三個節(jié)氣。
海報制作:安寧
(資料圖)
進入白露節(jié)氣后,夏季風逐步被冬季風所代替,冷空氣“轉守為攻”,開始南下頻繁,加之太陽直射地面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日照時間變短,日照強度減弱,夜間常晴朗少云,地面輻射散熱加快,人們會明顯感覺到早晚溫差在加大,整體氣溫一天比一天低,因此民諺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以及“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之說。
白露是天涼的象征,也勾起了文人雅客的浪漫情懷。唐人李白寫有癡情一片的“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唐人杜甫吟有鄉(xiāng)愁濃濃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人秦觀也誦有意境深遠的“憑闌久,金波漸轉,白露點蒼苔”。
海報制作:安寧
二十四節(jié)氣分為七十二候,每個節(jié)氣有三候,白露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唯一的三個物候特征全部與鳥類相關的節(jié)氣,比如,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也作玄鳥歸),三候群鳥養(yǎng)羞。鳥兒作為敏銳的“氣候預報員”,反映出夏秋交替時的氣候、氣溫變化。
白露時節(jié)日照時間變短,氣溫下降快,農田里的夏秋作物即將成熟,或已經成熟,農民們辛勤地在田間收獲莊稼,忙得不亦樂乎。
海報制作:安寧
民諺說“過了白露節(jié),夜寒日里熱”,意思是白露時白天與夜里的溫差大。面對這樣的天氣特點,由國慶結合養(yǎng)生保健專家的建議提醒,大眾要適時增減衣物,以免受涼。此外,飲食方面,宜遵循“滋陰潤燥”的原則,適當選用山藥、銀耳、百合、雪梨、藕、芝麻、鴨肉等潤肺生津、養(yǎng)陰清燥的食物。
(記者周潤?。?/span>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