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一口沙瓤西瓜能讓人瞬間感到舒爽。最近,北京龐各莊的瓜農們也迎來了銷售的高峰期。瓜農中出現了一些年輕的身影,他們用手指輕輕敲擊西瓜兩下,通過聽聲就能判斷西瓜是生還是熟。網友們給他們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拍瓜師。近些年,隨著平臺經濟的發(fā)展,諸如拍瓜師等新職業(yè)層出不窮,新職業(yè)誕生的背后反映了社會的哪些新變化?
01
【資料圖】
西瓜熱銷催生新職業(yè)
“拍瓜師”聽聲辨生熟
早上7點,在貨車的喇叭聲中,一箱箱西瓜正在瓜棚中過秤準備出貨,這些西瓜都是剛剛從瓜園里摘下的。半人高的西瓜堆前,一個臉頰紅撲撲、額頭上還掛著汗珠的高個子姑娘戴上手套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拍瓜師張靈慧向記者介紹,拍瓜的聲音響亮就說明是熟瓜,生瓜的聲音則比較清脆。
△工作中的張靈慧
1998年出生的張靈慧來自河北邯鄲,一年前她來到了北京龐各莊,誤打誤撞成為一名拍瓜師,工作就是靠眼睛和手篩選出合格的西瓜。普通消費者無法分辨好壞的西瓜,她看一眼或聽一下,就能知道是不是可口的好瓜,“每個瓜的聲音都不一樣?!?/p>
聊起西瓜,如今的張靈慧可是個行家。生瓜皮硬沒彈性,彈得手指頭疼;熟過頭的瓜聲音悶,這種瓜切開后,往往瓜肉出了裂縫,放兩天就會變質,不符合銷售要求。這幾天,北京格外的熱,張靈慧所在的合作社也到了出瓜的高峰期。她說,訂貨量大的時候,他們每天需要拍上萬個瓜。
記者查詢某買菜平臺數據發(fā)現,適合一人或人口較少的家庭食用的小型西瓜如今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今年4月底上線以來,龐各莊西瓜的銷量直線攀升,小吊瓜、早春紅玉、玲瓏西瓜等小型西瓜的銷量占比逐年升高。高峰期,每天龐各莊的西瓜能售出5000多個,6月上半月已累計售出近5萬個,除北京之外還廣銷深圳等華南市場。
△工作中的張靈慧
02
專家:盡快制定新職業(yè)的職業(yè)標準
近些年,諸如拍瓜師這樣的新職業(yè)雨后春筍般出現。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yè)形態(tài)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表示,新職業(yè)的產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社會分工不斷細化的一個結果。
張成剛:首先,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先進技術的進步給整個經濟以及整個社會的運行帶來了新的動力;其次,社會需求的不斷細化以及消費水平的升級催生了一些更有意思的新職業(yè),拍瓜師就屬于這一類;最后,社會需求的完善也會產生一些新職業(yè)。
近些年,隨著新職業(yè)的誕生,與新職業(yè)相關的勞動權益問題也備受關注。從傳統(tǒng)的勞動者權益角度來看,以前我國的勞動者權益法律法規(guī)是以單位制或者是以企業(yè)雇傭模式為基礎?,F如今,平臺商業(yè)模式和傳統(tǒng)的雇傭模式之間存在差異,勞動法律體系和現有的平臺商業(yè)模式不匹配,導致了一些沖突。
對此,張成剛建議,首先可以把平臺商業(yè)模式納入到傳統(tǒng)的勞動法律體系當中,也要在勞動者權益保護這一塊更新制度,完善勞動法律體系。
張成剛:另一方面就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因為很多新職業(yè)是剛剛出現的,它的職業(yè)規(guī)范、行業(yè)規(guī)范、進入門檻等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如果門檻不完善,不同資質的人進來后,有可能會損害消費者權益。
張成剛認為,新職業(yè)出現后,應該盡快確認新職業(yè)的技能等級、資格資質,包括職業(yè)標準、行業(yè)標準等都應在發(fā)展過程逐步建立起來。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