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親水,是人類的本能行動。然而每年夏季,各地溺水事件時有發(fā)生,出于安全考慮,許多天然水域禁止游泳。浙江衢州等地有關部門卻主動開放了部分河道湖泊供市民百姓“野游”。泳池建在山野間,如何解決安全隱患,從“野游”變成“野能游”?
夏日的傍晚,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qū)毛家村旁的上山溪里,許多市民帶著游泳裝備在清澈的河道內(nèi)游泳戲水。空氣清新、綠樹成蔭,徐徐吹過的涼風,讓人們盡情享受夏日清涼。
學生許琳鑫:我每天差不多五點半來游,這邊游泳挺舒服的,水也比較涼,比游泳館涼一些,比較解暑。
市民李女士:這里是活水,水流有進有出,比較天然,不像游泳池里面水是幾天更新一下。
截至目前,浙江衢州已建成并開放18個可供市民百姓“野游”的公開水域游泳場。游泳本是一項有危險性的體育項目,野外游泳危險系數(shù)更高,衢州為何還要開放野游場所?
2022年8月21日,正是在浙江衢州龍游縣,一家六口在當?shù)氐尼榻拥缿蛩畷r意外發(fā)生溺水事件,均不幸遇難。此類事故發(fā)生后的舉措通常包括禁止下河游泳,但浙江相關部門卻有了更深的思考。
浙江省水利廳河湖處處長李榮績:“疏堵結合”是我們老祖宗治水最重要的經(jīng)驗。那么在面對游泳的需求時,在解決防溺水的問題上,我們也要把“疏堵結合”的理念貫穿到各地的工作當中。
面對市民百姓喜愛親近天然水域的客觀需求,如何疏導?衢州決定要讓“野游”變成“野能游”。2023年年初,衢州市政府專門印發(fā)了防溺水安全工作方案,提出要建設一批“安全親水”公開水域游泳場。
浙江省水利廳河湖處處長李榮績:衢州的“野能游”工作主要還是立足于防溺水的角度。我們提出了五個有:一是要有漂浮的劃定區(qū)域,合理界定天然水域的空間,同時要有合理的水深和安全的保障條件;第二要有救生設施;第三要有安全警示標志;第四要有安全員;第五要有洗浴的更衣設施,因為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
在一系列改造提升后,“野游”的河道湖泊搖身一變,成了有安全保障、可免費游泳的公開水域游泳場。
目前,衢州衢江區(qū)按照國家泳池標準打造上山溪游泳場,長50米,寬21米,共設8條泳道,水深1.2米到1.5米,可容納100多人同時游泳。
衢江區(qū)毛家村黨支部委員王春東:沒有圈場地之前,大家在這里游泳危險系數(shù)比較高,現(xiàn)在場地圈好了,我們有很多救生設施,有救生員,夏天每天大概有100多人在這里游泳,冬天每天也有30來個人,冬泳愛好者在這里進行冬游活動。
衢州龍游縣湖鎮(zhèn)鎮(zhèn)溪底杜村目前已投資60多萬元建設公開水域游泳場所,紅、白、藍、黃相間的分水浮排以及專業(yè)的水上運動裝備漂浮于河面上,讓人仿佛置身于城市的專業(yè)游泳館。
溪底杜村村民王定果:家門口就有這個地方游泳感覺很好,村里面還為我們配了安全員,很安全。
衢州市的做法,得到了浙江省級部門的關注。今年7月,浙江省河長辦發(fā)出《關于學習借鑒衢州“野能游”經(jīng)驗做法進一步加強防溺水工作的通知》,對衢州的做法肯定和推薦。目前,浙江全省已建有49處“野能游”天然泳場。
紹興新昌縣打造的新晉“野能游”網(wǎng)紅點——黃澤江新昌縣楓家潭村段河道
浙江省水利廳河湖處處長李榮績:在解決問題和矛盾的時候,一定要在對群眾需求的合理引導和滿足我們安全管理邊界的責任之間,做到合理有效的平衡。這里固然要面臨一些風險、一些隱患,但是政府部門并沒有因為這些而不去做這件事。
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到8月,衢州市溺水事故數(shù)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有明顯下降,這也成為浙江省繼續(xù)推進“野能游”工作的一個有力支撐。
出發(fā)點在于“防溺水”,最終目的沒有止步于此。早在2013年,浙江省開啟“五水共治”,“尋找游泳的河”作為一個備受媒體關注的口號提出。如今,十余年的努力換來了河水更清,河岸更美,可游泳的河更多。
浙江省水利廳河湖處處長李榮績:河流承載的內(nèi)容太豐富了,它們本身是一個公共空間,又是個生態(tài)空間,更是我們老百姓鄉(xiāng)愁的寄托所在。讓河流更好服務我們的老百姓,管河治河的人責無旁貸。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