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榜一大哥送的嘉年華。”“直播間所有的寶子們給榜一大哥點亮關注。”“親愛的家人們,快給我右上角的榜單前10位的大哥大姐點點關注。”……一個月后,這樣的直播間將不復存在,江湖上也再無“榜一大哥”的“風采”。
5月7日,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其中,除了“平臺在1個月內取消打賞榜單”外,“未成年人直播打賞”被禁止;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網站平臺在每日20時至22時高峰時段,單個賬號直播間“連麥PK”次數(shù)不得超過2次,不得設置“PK懲罰”環(huán)節(jié)等內容也備受關注。
打賞榜單被取消,但打賞依然在
“本次《意見》里要求一個月內取消全部打賞榜單,對于一些主攻秀場直播的中小平臺、MCN機構打擊較大,而對一些頭部的平臺來說,總體影響并不大。”中國(杭州)直播電商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應中迪說。
打賞榜單的取消,是“榜一大哥”退出江湖的助推器。“沒有了榜單,就意味著所謂的大哥形象已不存在,那么大哥動不動就刷爆直播間的動力也就消失了。”一位娛樂主播告訴記者,像他們這樣的主播,將面臨轉型。記者了解到,抖音、快手等頭部平臺,在前一段時間就已經取消了打賞榜單,“頭部平臺的收入更多來自廣告和直播帶貨,在已經主動提前調整平臺規(guī)則、收入多元化的情況下,受到的影響很小。”應中迪說。
另外,取消打賞榜單并不是取消打賞,打賞依然在。“禁止以打賞額度為標準對用戶進行排名,不得上線運行以打賞金額作為唯一評判標準的各類功能應用”,實際上是禁止盲目攀比,提倡冷靜消費,避免造成不良社會影響。
“打賞是網絡直播平臺的商業(yè)模式之一,用戶給主播打賞越多,平臺拿到的分成就越多,這就導致了誘導和刺激打賞問題。這次4部門發(fā)布的《意見》在打賞功能上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應中迪說,回歸問題本質,優(yōu)質的直播內容和穩(wěn)定的人氣才是王道,打賞榜沒有了,但打賞還在,“這也給我們的這些主播轉型提供了思路。”
《意見》也對高峰時段的“連麥PK”次數(shù)進行了明確。
什么是“連麥PK”?就是兩位直播進行連線,讓兩邊的粉絲用打賞進行上分PK,輸?shù)囊环浇邮芤欢ǖ膽土P。由于PK帶有一定的懲罰性,所以有很強的看點,每次PK都會有大量用戶在線觀看,直播間的人氣非常高,在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下,粉絲們會失去一定的理智瘋狂為主播打賞。有一說一,現(xiàn)在的“連麥PK”,已經徹底淪為某些主播的斂財工具??瓷先ナ莾杉曳劢z們的“為愛守護”,實際上則是兩位主播為騙禮物和打賞的“聯(lián)手演出”。
為了吸引眼球,博取更多流量,某些主播還在“連麥PK”中的各種環(huán)節(jié)動歪心思,用各種低俗、“擦邊球”的方式,來換取粉絲們的錢。
根據《意見》規(guī)定,高峰時段只可PK兩次,“PK懲罰”環(huán)節(jié)直接取消。
“這是一件好事,讓直播回歸原來的樣子。”應中迪說。
未成年人在網絡直播中的權益將受到保護
本次《意見》包括明確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優(yōu)化升級“青少年模式”、建立專門服務團隊、規(guī)范“榜單”“禮物”等重點功能應用、加強高峰時段管理、加強網絡素養(yǎng)教育等。
“可以說,本次《意見》充分保障了未成年人在網絡直播中的相關權益。”應中迪說。
近年來,未成年在直播間用父母親的手機給主播刷禮物、打賞的案例比比皆是。直播平臺主體責任缺失、主播良莠不齊、打賞行為失范等問題多發(fā)頻發(fā),導致未成年人沉迷直播、參與打賞,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而本次《意見》的發(fā)布,將有效解決未成年人沉溺直播、失度打賞等問題。
《意見》明確提出: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網站平臺應當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健全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嚴格落實實名制要求,禁止為未成年人提供現(xiàn)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網站平臺不得研發(fā)上線吸引未成年人打賞的功能應用,不得開發(fā)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的各類“禮物”。發(fā)現(xiàn)網站平臺違反上述要求,從嚴從重采取暫停打賞功能、關停直播業(yè)務等措施。
《意見》還提出嚴控未成年人從事主播,“網站平臺應加強主播賬號注冊審核管理,不得為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為16至18周歲的未成年人提供網絡主播服務的,應當征得監(jiān)護人同意。對利用所謂‘網紅兒童’直播謀利的行為加強日常監(jiān)管,發(fā)現(xiàn)違規(guī)賬號從嚴采取處置措施,并追究相關網站平臺責任”。
記者手記
讓直播回歸原本的樣子
新規(guī)的實施,將有效遏止直播間里的各種亂象,讓網絡直播空間變得干凈清朗。而那些靠誘導粉絲打賞來盈利的主播們,無疑將直面生存困境。
面對這樣的變化,主播們需要認真考慮自己的定位,謀劃接下去的轉型。如何從自身才藝上下功夫,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IP(特征),挖掘自身具有的辨識度,將是亟待提升的主播技能。再或者,創(chuàng)新與用戶的互動,傾聽粉絲們需要什么樣的內容和形式,留住用戶、提升人氣,讓粉絲能夠獲得各種有用和有趣的內容。
驅除亂象,我們應該讓直播回歸原本的樣子。(記者 徐林軍)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