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做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認為自己輕微“社恐”。比例之高,令人瞠目。盡管認為自己“社恐”不能等同于醫(yī)學診斷上的“社交恐懼癥”,但從這份調(diào)查結果來看,在大學生群體中顯然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擅長、不愿意社交,對社交有抵觸情緒、恐懼心理。這就足以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大學生是未來,是希望,大學生的成長,不僅體現(xiàn)在文化知識的積累上,更體現(xiàn)在人際交往能力、環(huán)境適應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上。社交是幫助大學生看到更廣闊世界的一扇窗,廣泛而有效的社交能夠為以大學生代表的年輕人帶來成長路上“不一樣的風景”。年輕人看到的“風景”越多,自身的積淀越厚,成長的道路越順。因為“社恐”,抵觸社交甚至放棄社交,既關閉了“窗戶”也錯過了“風景”,自封在“象牙塔”內(nèi)的成長必然無法適應外面世界的錯綜復雜,難免會陷于處處都是“絆腳石”、個個都是“攔路虎”的窘境。一個人如此,人生將很難出彩;一群人如此,又何談未來?
面對今天這樣高比例的受訪大學生產(chǎn)生了“社恐”情緒,除了看到問題,更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大學生“社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與成長環(huán)境有關,也可能與個人心態(tài)有關,這就注定要防止大學生群體在“社恐”的方向上越走越遠,不能“一藥醫(yī)百人”,既要“辨證施治”,又要“對癥下藥”。顯然,要做好這一點,僅僅依靠學校是不行的。為每一位大學生制定個性化方案并確保實施效果,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和大學生本人達成共識、形成合力。除此之外,為大學生群體“社恐”糾偏也要用好“多實踐、多試錯”這個“通方”。提升社交水平和社交能力,實踐是最好的方法、最快的途徑,一次實踐勝過萬千空想??謶侄嘣从诳障耄瑳]有了空想的空間,恐懼也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大學生,年輕人,最好的成長年華,最多的試錯機會,一定不要讓空想代替成長。
“社恐”不是一天能夠糾正的,也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大學生群體的“社恐”通過這次調(diào)查引發(fā)了廣泛關注,那么正處于性格形成關鍵期的中小學生群體是否同樣面臨著“社恐”的煩惱,我們打一個問號的同時也期待能有一個答案。年輕人群“社恐”,影響他們的成長,關乎祖國的未來,應當重視,必須重視。(海報評論員 朱延魯)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