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先是A股上市公司大北農“生三孩獎勵9萬元”的消息沖上熱搜,接著有宋衛(wèi)平在綠城服務集團年會上有關“女員工生雙胞胎教育費用公司全包”的講話在朋友圈刷屏。兩家企業(yè)積極響應生育政策,拿出“真金白銀”的獎勵,值得稱贊。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事關國家發(fā)展和民生福祉。從國家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到各地陸續(xù)出臺促進生育的相關政策,可見,鼓勵生育已成共識。然而,隨著人們生育觀念的轉變,鼓勵生育的“攔路虎”已變成“不敢生”“不愿生”。
為何不敢生、不愿生?原因是復雜的,包括經(jīng)濟負擔重、嬰幼兒無人照料、女性難以平衡家庭與工作的關系等。說白了,就是育兒成本。
毋庸置疑,鼓勵生育確有必要,但說到底,生育本質上是家庭的自主決定。鼓勵生育要起成效,需要在尊重個人生育意愿的前提下,真正解決人們不敢生、不愿生的困難。而“減成本”,無疑是最立竿見影的方法。但知易行難,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有魄力拿出真金白銀來鼓勵??捎忠?ldquo;行難”,更顯一些先行企業(yè)的難能可貴。
企業(yè)鼓勵生育,既體現(xiàn)了擔當,也打開了思路。鼓勵生育,不應被看作為政府針對某一群體提供的特殊政策,而應該由社會共同推進,并通過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來服務和支持生育,以此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生育的意愿需求。其中,企業(yè)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率先作出示范。企業(yè)該如何作為,也并非一定要“向錢看”,比如,優(yōu)化落實好產假、育兒假,幫助職場女性處理好家庭與工作之間的平衡等,這些看似沒有直接“減成本”的舉措,其實也能為鼓勵生育起到正向的引導作用。
當然,要算好這筆“育兒賬”,政府的支持是最大的兜底。一方面,對于個體選擇生育的行為,政策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減輕他們的婚嫁、生育、養(yǎng)育、教育負擔。另一方面,對于企業(yè)自發(fā)的鼓勵生育行為,也不妨給予相應的獎勵,比如相應的減稅政策,等等。(記者陳文杰)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