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由區(qū)文明辦、區(qū)亞運興城辦、區(qū)教育局、區(qū)關工委、蕭山日報社、區(qū)作協主辦,蕭山日報《教育周刊》、少年學報、蕭報小記者團承辦的蕭山區(qū)第四屆少年文學作品大賽決賽現場作文成績重磅出爐。至此,為期4個多月的文學作品大賽圓滿落幕。近3000名中小學生通過手中的妙筆共同書寫“我與亞運”的故事,在文學世界中收獲滿滿。
此次比賽由知名作家、資深語文老師等組成專家評委組,進行打分評定,評出了小學組一等獎44名、二等獎95名、三等獎133名、優(yōu)秀獎178名;初中組一等獎18名、二等獎34名、三等獎52名、優(yōu)秀獎70名。同時,授予陳美等教師“優(yōu)秀指導教師”稱號,授予高橋小學、崇文世紀城實驗學校、通惠初中等10所學校“優(yōu)秀組織獎”。
比賽自2021年9月啟動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開展了14場學校專場選拔和1場網絡投稿選拔,有近3000名中小學生積極踴躍報名。經過初賽和決賽的激烈角逐,有600多名高手脫穎而出,成為我區(qū)新一代的“小作家”?;仡櫿麄€大賽的過程,從初賽到決賽,從入圍到奪冠,少年文學作品大賽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從試卷的創(chuàng)意題目到改卷的專業(yè)評委,再到評卷的嚴格復查,每一道程序都層層把關,用心篩選,確保每一個參賽選手都能享受到平等對待、公平競爭。
賽事評委、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陳于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少年文學作品大賽決賽以現場作文的形式開展,給予參賽學生一個難得的鍛煉機會。而且,參賽作品整體質量比較高,很多優(yōu)秀作品都能從身邊的小事直射亞運會帶來的變化,從小角度、小事情來反映大主題。而那些與獎項失之交臂的作品往往是缺乏了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希望在接下來的寫作過程中,同學們能發(fā)散思維,熱愛生活,寫出符合年齡的故事。”
同樣是評委的回瀾小學語文教研組組長沈祥老師對本次比賽也贊譽有加。他表示,少年文學作品大賽每年都受到眾多孩子的喜愛,可見其品牌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比賽給予孩子實現夢想的平臺,無論他們獲獎與否,都會為今后的成長埋下一顆文學的種子。沈老師還說,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他認為文章要言之有味,要有真情實感,還要有好的主題構思,進行生動有趣的語言表達。“寫自己擅長寫的內容,有自己的親身體驗,把想要表達的內容寫清楚、寫準確,同時展現個人語言魅力,那么就會是一篇打動人心的佳作。”
目前,少年文學作品大賽決賽成績已在蕭山日報《教育周刊》“PAT家長會”微信公眾號、少年學報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還沒有了解成績的選手可關注公眾號并查看。為了方便同學們及時領取榮譽證書,賽事組委會根據學校獲獎情況,安排專人將獲獎證書分別送往學校,由學校老師表彰頒發(fā)。針對部分偏遠學校,組委會工作人員已通過快遞的形式將這份沉甸甸的榮譽安全送到孩子和家長手中。
文短情長,難說再見。蕭山區(qū)第四屆少年文學作品大賽的完美落幕,預示著新一屆少年文學作品大賽將在不遠處等待著同學們的到來。未來,我們將共同攜手,繼續(xù)努力,不辜負每一份信任,把每一個夢想變成現實。
部分一等獎獲得者風采展示
用真情實感記錄生活
“創(chuàng)作靈感源自生活,生活源于善于發(fā)現。”袁藝馨在得知自己獲得一等獎時感到開心又意外。她告訴記者,自己的寫作素材來自一次親身體驗——暑期參加迎亞運的繪畫比賽。決賽中,她在短短一個小時內將當時參賽的心路歷程進行了細致刻畫,把杭州亞運會的精神進行了動情傳遞。她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說起創(chuàng)作過程,她說自己琢磨了許久,她覺得自己的生活經歷是最能打動評委的。
雖然還在上二年級,但小小年紀的袁藝馨閱讀量卻大得驚人。漫畫、繪本、百科叢書等都是她的最愛,每次看到書中的好詞好句,她都會立即拿筆記下來。此外,她對聽書也是情有獨鐘,只要一有時間,她就沉浸在聽書的世界中。“我很喜歡聽凱叔講故事,里面有詩詞、生活常識、經典故事等,我每天吃早飯時、睡覺前都會不由自主地聽,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積累了不少素材。”說起自己平時積累的過程,袁藝馨非常享受,她還堅持每天寫日記,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和媽媽交流生活感悟。正是這份堅持不懈的努力,讓她在寫作道路上文思泉涌,她希望自己能保持善于發(fā)現、熱愛創(chuàng)作、熱愛文學的心,一路前行。
善于表達,熱衷于參加實踐活動
第一次參加,竟然能直接將一等獎收入囊中,羅勝藍的寫作秘訣是什么呢?“拿到題目的時候,我有點意外,因為自己沒有準備特別的素材。于是,我馬上在腦海中掃描自己參加過的各種有關迎亞運的活動。”羅勝藍覺得自己能獲獎,得益于自己非常喜歡參加活動,每個活動都是寫作的素材,能幫她積累各種有趣好玩新鮮的事。采訪中,羅勝藍特別感謝學校提供的各類實踐活動,也感謝那個積極參與、熱情開朗的自己。
對于自己的活動經歷,羅勝藍侃侃而談。她還說,自己喜歡從不同的角度來寫經歷,然后運用特定的語言風格,讓評委老師能夠感受到她參加活動時的快樂。她的這種輕快的表達,時常能讓她的文章博人眼球。而且,她擅長靈活運用各種素材,總能把一些看似不相關的內容進行巧妙地串聯,因此拿到決賽題目的那刻,她已然胸有成竹。
時而活潑熱情,參加各種活動;時而安靜內斂,沉浸在書海中。“她是一個資深的‘小書迷’。家里的書都是她的寶貝,動不得。有時候買書看,有時候聽書,都是整套整套地細品,反復閱讀。”每次看到女兒如癡如醉地看書,勝藍媽媽既欣慰又心疼。“我有時間也會陪她一起品書,但更多的是在一旁督促她要多休息,保護好眼睛。”媽媽希望,女兒今后能堅持心中夢想,快樂地享受美好的童年生活。
閱讀、參賽、反思,有助于提升文學素養(yǎng)
談到自己能夠獲得一等獎,被同學們稱為“小才女”的王若菡顯得很自然,似乎在意料之中。“我很慶幸自己平時喜歡閱讀,關注時事新聞,因此決賽時靈感閃現,一氣呵成。”王若菡說,正是平時的點滴積累,自己每次參加比賽都自信滿滿。
除了對自己有信心,王若菡比賽時還有一個“殺手锏”——學著突破自己、改變自己。她介紹,在她的決賽作品中,她最大的成功就是在寫作角度上進行突破,寫出了新意。“以往我基本是站在小學生的角度來寫事、寫物、寫評論,這次我從‘古人最憶是杭州’到‘天下從此重蕭山’來層層展示杭州的美和蕭山的韻,這次的身份是一個長大了的‘我’來夸贊家鄉(xiāng),來歡迎大家參加杭州亞運會。”
能夠如此大膽地另辟蹊徑,并非一時起興,這正是多次參加作文比賽總結和反思后積累的經驗。在王若菡看來,每一次的作文比賽都會給出不同的主題,可以幫助她了解不同領域的知識,讓她在不同的文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的人生,這種體會總能讓她對寫作保持一種濃厚的興趣和新鮮感。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的寫作體驗,每一次的獲獎,讓她更加堅信文字的力量,鼓勵她做更好的自己。
“我非常感謝我的語文老師,她從我踏入校門起就陪伴我、鼓勵我,我每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會得到她大大的肯定,讓我心中有愛、眼中有光!”在文學道路上,王若菡懷抱感恩之心,她覺得,此次獲得的一等獎里面凝聚著老師對她的無限關愛,是一份非常珍貴的新年禮物,她想將這份禮物送給一直默默辛苦付出的語文老師,一同分享這份快樂和喜悅。
希望給予動力,助力成長
孫晶剪了一頭短發(fā),文靜秀氣的臉龐上戴著一副眼鏡,顯得十分聰明和睿智。面對采訪,她開心地笑言,第一次參加,很緊張,又很開心,能從眾多高手中獲得一等獎,真是驚喜。
孫晶告訴記者,她很感謝現場作文的比賽形式,給自己一個公平的展示機會。這次決賽經歷將是她人生中一次難忘的回憶。“比賽獲獎,是一次希望,將激勵我以更好的姿態(tài)迎接未來的自己。”
說起自己的決賽佳作,孫晶非常謙虛,她覺得比別人多了一份幸運。“決賽中,我選擇用散文的形式來寫迎亞運時杭州市民的精神風貌,里面修辭手法運用較多,相信這是獲得評委老師青睞的一個原因。”在采訪中,孫晶還不斷提到注重素材積累的重要性。她說,自己平時經常跟同學們一起交流溝通,探討學習問題,特別是看書時,遇到有用的知識點,她都會主動做讀書筆記。“有空的時候,我還喜歡泡在新華書店里看課外書。我最喜歡看《海錯圖筆記》《簡·愛》,每次翻閱都會有新的感悟。”日積月累的努力,打開了她的創(chuàng)作新世界,讓她學會了深入思考,擁有了獨到見解,在決賽中展現了不凡的實力和深厚的功底。
語文老師李玲在得知孫晶獲獎時這樣說道:“文如其人,孫晶的文章和她的人一樣自信、陽光、大氣。她的決賽文章文辭優(yōu)美,旁征博引,排比成段,言語中無不洋溢著對杭州的禮贊和對亞運的期盼之情。希望在今后的寫作中,她能形成一道屬于自己的風景線。”(記者潘佳佳)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