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市民的印象中,今年10月錫城異常少雨干燥,甚至都想不起上一場像樣的雨是在哪天。隨著10月“收官”,昨天,一份降水量成績單出爐。記者從無錫市氣象部門了解到,今年10月雨水“發(fā)揮失常”,累計雨量僅為往年七成。中央氣象臺此前也發(fā)布了氣象干旱橙色預警,全國有8個省市區(qū)的部分地方有特旱,在全國氣象干旱綜合監(jiān)測圖中,無錫部分地區(qū)被列入輕度干旱。
| 數(shù)據(jù) |
本月雨日8天 降水量44.1毫米
如果要用一個關鍵詞來形容剛剛過去的10月的天氣特點,很多市民都會說:反常、少雨、干燥。細細數(shù)來,自從10月10日以來,無錫都沒有下過一場透雨。在經(jīng)歷了持久的“沒雨期”后,10月30日無錫局地終于迎來了小雨,可惜這場雨就走個過場、亮個相而已,累計雨量在0.1毫米左右,達不到“解渴”的目的。
這個10月究竟有多干燥?從市氣象部門了解到,無錫常年10月平均降水量58毫米,今年10月無錫降水偏少、相對濕度明顯偏低,森林火險氣象等級居高不下。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10月無錫降水量44.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雨日共8天,其中最大日降水量出現(xiàn)在10月7日,為15.4毫米,這一天貢獻了當月降水量的35%。氣象部門人士介紹,今年10月的累計降水量的確是少,但并非史上最少,2018年10月無錫的累計降水量只有18.5毫米,2019年10月降水量只有17毫米,1979年10月份更是滴雨未下。
最近不只無錫缺雨,全國大部地區(qū)都處于“干燥狀態(tài)”。為了統(tǒng)計秋季的干燥程度,氣象部門把日最小相對濕度≤30%的情況定義為一個干燥日。結果顯示,秋季北干南濕的分布十分明顯,其中最干燥的地區(qū)要數(shù)北方西部地區(qū)和青藏高原,比如新疆的塔里木盆地、青海、甘肅、內(nèi)蒙古以及西藏的部分地區(qū),秋季干燥日數(shù)達75天以上,無錫并不是全國秋燥最厲害的地方,干燥日數(shù)在10天左右。
| 釋疑 |
為何水汽不足
“雨水少的最直接原因是暖濕氣流少,導致水汽不足。”氣象部門人士介紹,通常給無錫帶來降雨的水汽源可以有很多,從方向來說,主要是東、南、西三個方向。東面的水汽主要是偏東氣流,包括臺風、熱帶云團等帶來的偏東氣流。往年總會有臺風給無錫帶來水汽,但今年秋天的臺風基本都在海上活動,距離無錫遠,影響小。
“以往較為活躍的東風系統(tǒng)今年屈指可數(shù),臺風往往只影響到浙江、福建沿海地區(qū)。”市氣象臺預報員說,比如最近生成的今年第22號臺風“尼格”,原本靠近福建沿海地區(qū),能給江浙一帶送來不少水汽,但受到北方高空西風帶系統(tǒng)南下阻擋,“尼格”又和其它臺風一樣,外圍環(huán)流到不了無錫上空,也就別指望帶來降雨。
“無錫南面的水汽主要是南海季風,水汽源自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但今年南海季風不給力。”氣象人士介紹,通常南海季風首先是影響華南地區(qū),接著還會影響到華中和江南地區(qū),但今年南方也比較缺水,包括江西、湖南嚴重干旱,“罪魁禍首”就是南海水汽影響不足。事實上,南海并不是沒有水汽源,主要是有了水汽但還是到不了江南一帶上空,根本原因都是副熱帶高壓的阻攔。
氣象專家進一步解釋,副熱帶高壓就相當于一個“高壓鍋蓋”,也是影響水汽輸送的中轉(zhuǎn)站,它的位置、體型、體量對降水影響極大,基本上覆蓋哪里,哪里就不下雨,外來的水汽只能沿著它的外圍走。今年副熱帶高壓的位置偏北、偏西,體型比原來大,持續(xù)時間長,原本應該到達長江中下游的水汽,經(jīng)過體型變大、位置偏西的副熱帶高壓后,大部分水汽都流向了北方,這也導致華西和西北地區(qū)雨水比往年多,塔克拉瑪干沙漠甚至出現(xiàn)很多“湖泊”。
對無錫來說,秋天最主要的水汽源來自西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西南暖濕氣流。西南暖濕氣流也叫孟加拉灣暖濕氣流,因來自中國西南方向的孟加拉灣而得名。作為中國內(nèi)陸地區(qū)的主要降水水源之一,西南暖濕氣流承擔著向無錫“供水”的任務。今年秋天,南支槽偏弱,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濕氣流明顯偏少,致使水汽供應不足,難以形成有效降雨。
| 趨勢 |
干晴模式持續(xù)
干了這么久,很多人都盼望來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已到來的11月會迎來轉(zhuǎn)機嗎?從常年來看,無錫的11月仍偏干燥,比起10月雨水是減少的。市氣象臺預報員介紹,無錫常年11月的降水量在56.6毫米左右,太陽公公也十分勤勞,“上班時間”達到148.4小時。從目前的預測來看,這樣的“燥”還將延續(xù)下去,一直到11月上旬仍然沒有有效降雨,晴好少雨的日子將繼續(xù)上演。
在氣溫方面,短期內(nèi)錫城總體變化平穩(wěn)。從季節(jié)進程來看,預計今年冬天前冬偏暖、后冬偏冷可能性較大。主要降溫時段出現(xiàn)在12月中下旬、明年1月中下旬、2月中旬,可能出現(xiàn)極端低溫。預計平均氣溫最低發(fā)生在明年1月,屆時冷空氣活動較為頻繁,且強度可能達到寒潮甚至強寒潮、超強寒潮。
| 支招 |
這樣“滋潤”自己
從歷年看,無錫冬春干燥的日子也不少,為何唯獨秋天的“干燥指數(shù)”最高,“秋燥”讓人心煩氣躁?“人體感覺舒適的濕度在50%-60%。”氣象部門人士說,從炎熱潮濕的夏季過渡到秋季,大多數(shù)人的身體還“殘留”著夏季濕熱的“記憶”,對“燥”的反應會更為敏感,但如果從秋天到冬春,經(jīng)歷了漫長的“干燥”時段之后,人體對“干燥”適應度提高了,體感也就不會那么敏銳。
同時,影響夏季和秋季的天氣系統(tǒng)并不相同。夏天受副熱帶高壓影響,盛行偏南風,會將海上的濕潤空氣帶入,導致降水相對充沛。但到了秋天,“盤踞”上空的是大陸高壓,冷空氣也日益活躍,吹的多是偏北風。從北方來的風通常水汽含量較少,因此更干,這樣的風會越吹越干。
對人體而言,秋燥算不上一種病,但確實容易讓人感到不適,甚至會導致頭痛、流淚、咽干、鼻塞、咳嗽等癥狀,在醫(yī)學上又被稱為“秋燥綜合征”。科學研究也發(fā)現(xiàn),干燥容易引起流感等疾病的多發(fā),當室內(nèi)空氣濕度低于40%的時候,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容易誘發(fā)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對此,養(yǎng)生專家建議飲食上要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百合、銀耳、枸杞、雪梨、蜂蜜等,還要多吃一些水果,比如梨、柿子、香蕉等能夠起到潤肺生津的作用。另外,每天早晚適度慢跑、散步、打球等運動,也可增強體質(zhì)、有效預防秋燥。
(記者 蔡佳)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