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歲的小七接連被3家醫(yī)院診斷為中度自閉癥。
2021年,鄒小兵教授看完小七后,評價“自閉癥程度已經(jīng)挺輕的了?!?/p>
2023年9月,小七順利進入了普通小學。
曾經(jīng),獲得類似進步的孩子很罕見。鄒教授曾說,“2005年前,我一個這樣的個案都沒有?!?/p>
但現(xiàn)在,他在門診每周都會見到干預成功的個案。
據(jù)統(tǒng)計,中國自閉癥患者的數(shù)量已超過1300萬,在圈內外的媒體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孩子獲得了良好的預后。
他們的進步來自哪里?
每個家庭都能說出一套自己的經(jīng)驗和方法。
但這些經(jīng)驗和方法,有沒有共性?有沒有共通之處?不同情況的孩子當如何借鑒?
過去兩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特殊教育博士,國際應用行為分析師(BCBA)曾松添帶領大米和小米的伙伴們一直在做一件事——
提煉那些成功干預個案背后
共通的經(jīng)驗、方法
梳理一個自閉癥孩子實現(xiàn)
康復效果最大化的最優(yōu)路徑
最終匯集成了這本
剛剛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
早期干預著作
《小馬過河:100個自閉癥孩子進步的秘密》
揭秘自閉癥孩子成功干預的底層邏輯
“成功的經(jīng)驗一定是可以復制的!”
從業(yè)10年,曾松添看過了無數(shù)真實案例,有的孩子康復效果顯著,進步很大,從無語言到1個月后能發(fā)出第一個詞,從只盯著風扇到能接受其他的玩具,從不會用手指指和拉著大人的手去要冰箱里的酸奶,到能清晰地用嘴巴說“我要喝酸奶”。
反之,有的孩子到了近10歲,想要吃蘋果時還是去搶去抓。更甚者完全終日禁足在家,空余時間用指認卡片來打發(fā)時間。
對比不同的案例,他一直思考——
假如時光倒流,讓干預效果不佳的那些孩子回到三四歲甚至更早的時候,是不是有哪些地方可以重來,有哪些點可以做得更好,或許用的方法恰當一些,孩子的能力和命運是不是可以就此改變?
我很想理清,讓一位自閉癥孩子實現(xiàn)最優(yōu)康復效果的路徑是什么?
曾松添博士
2021年開始,他和日本福岡教育大學教育學碩士王旭帶領著大米和小米的督導、康復們收集案例,最終在1萬多自閉癥兒童干預個案中,篩選出了100個典型案例。
通過復盤、剖析案例,歸納出他們干預的成功經(jīng)驗以及成功背后的原因。
有別于一般的案例書籍,《小馬過河》并沒有系統(tǒng)介紹某一個孩子完整的成長和干預情況,而是圍繞自閉癥孩子在先備技能、溝通、游戲、社交、行為管理、運動協(xié)調、生活自理等多個領域普遍面臨的問題,用100個真實案例呈現(xiàn)具體的問題解析、干預步驟、實操要點。
部分目錄展示
而這也是曾松添博士所說的早期干預的“底層邏輯”——不只是個別化的經(jīng)驗之談,是不同成功經(jīng)驗之間的相同之處,共通之處,是應用到不同的孩子身上,也能適應的方法論。
內頁展示
這樣的底層邏輯,或許就能解決一個又一個困擾千千萬萬家庭的難題,讓后來者少走一段彎路。
鄒小兵郭延慶解慧超等聯(lián)合推薦
《小馬過河》從提筆寫作到成書,再到出版,其間,獲得了多位業(yè)內頂尖專業(yè)人士的支持和贊賞,鄒小兵、郭延慶、袁巧玲、解慧超、大米都為它寫下了推薦序言——
自閉癥這趟水深不深,親自試了才知道
當孩子突然被診斷為自閉癥,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會焦慮,因為有太多難題等著做決定:
要不要找名醫(yī)再看一看?
該不該賭一把,各種療法都去試?
要不要先送去幼兒園?
媽媽要不要辭職來干預?
……
每個問題都可能引來家庭的爭吵與分歧。
那些快速走出這個階段,最終讓孩子獲得進步的家庭到底怎么做的?
通過歸納對比不同的案例,我們會發(fā)現(xiàn)那些成功干預的家庭從不是因為投入了多少錢,而是能做到知行合一:相信早期干預的重要性,相信科學;擼起袖子干起來!
正如,取自寓言故事的書名《小馬過河》,這條河有人說深,有人說淺,到底能不能趟過去,不能止步于自己的想象,要自己親身體驗了才知道!
你相信你的孩子會成為下一個成功案例嗎?
先放下身段跳進孩子們的世界吧,像小馬一樣,去水里小心探索,而這本書里總結的經(jīng)驗、方法都可以成為你的助力。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