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們針對既有鋼混結構抗震性能檢測鑒定和加固進行論述,以供參考。大家有任何想法或疑問,可以留言,共同探討和學習。
一、老式鋼混結構的抗震性能缺陷析因
20世紀中前期建成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受當時經(jīng)濟條件和建筑技術水平的制約,存在著不少缺陷,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材料強度低由于當時材料水平較低,工程中采用的混凝土標號一般為110號或140號,混凝土強度相對較弱;鋼筋級別也比較低,且多為光圓或方鋼。
2、配筋構造不合理存在梁柱配筋率偏低,框架梁端底部配筋不足或錨固長度不夠,地震作用下梁端易開裂或使梁延性不足;梁柱加密區(qū)段配筋稀疏,甚至無箍筋。
3、抗震縫寬度不夠建筑分區(qū)設置的變形縫縫寬小于抗震縫寬度最低要求,地震作用下易發(fā)生相互碰撞。
4、構件承載力低由于經(jīng)濟水平原因,很多設計更考慮經(jīng)濟方面的因素,相應的構件截面偏小、軸壓比高,構件承載力的安全余量不大,如考慮地震作用構件承載力甚至不足。
5、非結構構件的連接構造弱如女兒墻超高且無可靠拉接措施,圍護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薄弱,這些結構在地震時都存在易開裂掉落倒塌等危險,增大受災風險。
綜上所述,這部分鋼混結構的綜合抗震能力是較低的,一旦遭遇地震作用,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倒塌。
二、既有鋼混結構房屋抗震檢測鑒定
1、應依據(jù)其設防烈度,現(xiàn)場應重點核查以下部位
1)6度時,應檢查局部宜掉落傷人構件及部位,如女兒墻、走廊欄板以及外裝飾構件等;樓梯間非結構構件的連接構造。
2)7度時,除應滿足第1款檢查要求外,尚應檢查梁柱節(jié)點的連接方式、框架跨數(shù)及不同結構體系之間的連接構造。
3)8度及以上時,除應滿足第1、2款檢查要求外,尚應檢查梁柱配筋、材料實體強度、各構件之間的連接方式、結構體型的規(guī)則性、短柱的分布、使用荷載的大小及發(fā)布、填充墻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構造等。
2、現(xiàn)場主要檢測項目及要點
1)混凝土強度等級
檢測方法:主要采用回彈法進行檢測,對于長齡期或當混凝土內(nèi)外質(zhì)量存在明顯差異或采用泵送混凝土制作的構件碳化深度值極差大于2mm時,應結合取芯修正。
檢驗批劃分:材料品種和設計強度等級均相同、成型工藝和養(yǎng)護條件基本一致且齡期相近的同類結構或構件作為一個檢測批。
抽檢數(shù)量及部位:每個檢測批內(nèi),應隨即抽取不宜少于5個同類構件,每個構件布置5~10個測區(qū);如出現(xiàn)異?,F(xiàn)象,應加大抽檢數(shù)量,直至按批量檢驗。當采用取芯法進行修正時,宜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進行取樣。
2)填充墻
檢測內(nèi)容:砌筑砂漿強度、拉結鋼筋設置。
檢測方法:砌筑砂漿強度采用貫入法和回彈法進行檢測;拉結筋設置檢測可進行鉆芯法或原位法進行。
抽檢數(shù)量:一般每層可隨機抽檢2~5片填充墻體,如出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應加大抽檢數(shù)量。
3)現(xiàn)澆構件鋼筋設置
檢測內(nèi)容:鋼筋間距、保護層厚度和鋼筋直徑檢測。
檢測方法:主要采用電磁感應法,所用儀器為鋼筋探測儀或雷達儀。
1、 鋼筋間距及保護層厚度檢測
需檢測板、墻類構件測量受力鋼筋的間距和保護層厚度;梁、柱類構件測量箍筋間距和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鋼筋混凝土保護層檢測時,被測鋼筋的同一位置應重復檢測兩次。當兩次檢測值相差≤1mm時,取其平均值作為該部位鋼筋保護層厚度實測值;如>1mm,應重新檢測或剔鑿核實。當鋼筋保護層厚度過小時,可采用在探頭下附加墊塊,所加墊塊厚度在計算時應予扣除。
2、鋼筋直徑檢測
鋼筋直徑的檢測應采用鋼筋探測儀結合鉆孔、剔鑿的方法進行,剔鑿數(shù)量不應少于30%該規(guī)格被測鋼筋且不少于3處。被測鋼筋與相鄰鋼筋的距離應大于100mm,且其周邊的其他鋼筋不應影響檢測結果;每根鋼筋重復檢測2次,第2次檢測探頭應旋轉180°,每次讀數(shù)必須一致。
抽檢數(shù)量:一般可每層隨機抽檢2~5處,如出現(xiàn)異?,F(xiàn)象,應加大抽檢數(shù)量,直至全檢。
3、 鋼筋混凝土抗震墻
檢測內(nèi)容:主要核查鋼筋混凝土抗震墻鋼筋間距及厚度,必要時剔鑿核查鋼筋直徑。
檢測方法:主要采取鋼筋探測儀檢測鋼筋間距;混凝土測厚儀測量抗震墻厚度。
抽檢數(shù)量:一般每層可隨機抽檢1~2處,如出現(xiàn)異?,F(xiàn)象,應擴大檢測范圍。
4、 構件加密區(qū)箍筋配置
檢測內(nèi)容:主要核查梁、柱構件加密區(qū)箍筋間距及長度,必要時剔鑿核查鋼筋直徑。
檢測方法:主要采取鋼筋探測儀檢測。
抽檢數(shù)量:一般每層隨機抽檢不少于5處,如出現(xiàn)異常現(xiàn)象,應擴大檢測范圍。
5、 預應力多孔板
檢測內(nèi)容:主要核查預制板的支承長度;當8度及以上時,還應核查預制板之間以及與大梁的拉結措施。
檢測方法:主要采取局部剔鑿核實。
抽檢數(shù)量:一般可每層隨機抽檢2~5處,如出現(xiàn)異?,F(xiàn)象,應擴大檢測范圍。
6、構件損傷
檢測內(nèi)容:主要核查鋼筋混凝土構件有無明顯開裂、變形、露筋或銹蝕等現(xiàn)象;填充墻有無明顯開裂或與框架脫開。
檢測方法:主要采用目測觀察,必要時使用裂縫測寬儀測量裂縫寬度。
抽檢數(shù)量:宜整棟建筑普查。
7、 變形縫
主要檢查變形縫設置及其寬度,變形縫工作狀況,縫內(nèi)有無垃圾、雜物等。
8、對于無圖紙和地質(zhì)勘探等資料的工程
對于無圖紙資料的工程,應現(xiàn)場補繪建筑和結構平面布置圖;對于無地質(zhì)勘探資料的工程,還應對建設場地地質(zhì)狀況進行補勘;其補充資料的深度與廣度以能滿足抗震或安全性能鑒定與結構分析為基準。
a 建筑平面布置圖的繪制
補繪的各層建筑平面布置圖應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建筑說明、軸線尺寸,填充墻體厚度與布置,樓屋面標高,門窗洞口布置與尺寸,非結構構件(女兒墻、陽臺欄板等)尺寸與布置,以及其他應補充建筑方面的資料等。
b 結構平面布置圖的繪制 補繪的各層結構平面布置圖應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結構說明、基礎類型、布置與截面尺寸,上部結構軸線尺寸,主要受力構件(柱、梁、板)截面尺寸、布置與鋼筋配置,以及其他應補充結構方面的資料等。
c 地質(zhì)狀況補勘地質(zhì)補勘報告應包含的主要內(nèi)容:建筑場地類別,土層劃分、厚度及巖土特性,有關土層動力參數(shù)以及巖土地震穩(wěn)定性評價等。
三、常見鋼混結構加固方法
抗震加固的原理是通過對結構的構件、結構受力的途徑的改善,提高結構的抗震能力,實現(xiàn)結構的地震破壞有所減小。
1)單向框架應加固,或改為雙向框架,或采取加強樓、屋蓋整體性且同時增設抗震墻、抗震支撐等抗側力構件的措施。
2)單跨框架不符合鑒定要求時,應在大于框架-抗震墻結構的抗震墻最大間距且不大于24m的間距內(nèi)增設抗震墻、翼墻、抗震支撐等抗側力構件或將對應軸線的單跨框架改為多跨框架。
3)框架梁柱配筋或承載力不符合鑒定要求時,可采用外包型鋼、增大截面法、粘鋼板或粘碳布等加固方法進行加固。
3)框架柱軸壓比不符合鑒定要求時,可采用增大截面法進行加固。
5)房屋剛度較弱、明顯不均勻或有明顯的扭轉效應時,可增設鋼筋混凝土抗震墻或翼墻加固,也可設置支撐加固。
6)鋼筋混凝土抗震墻配筋(配筋率、鋼筋質(zhì)量等)不符合鑒定要求時,可加厚原有墻體或增設端柱、墻體等。
7)樓梯構件不符合鑒定要求時,可采用粘貼鋼板、碳布或增大截面法進行加固。
對現(xiàn)有建筑進行抗震鑒定,并對不滿足鑒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適當?shù)目拐鸺庸?,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就能更好地抵抗地震等災害的侵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jù)。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