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躺平絕非人生正途
授課人:中央馬工程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北京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韓震
編者按
人的一生究竟應該怎樣度過?2021年12月,為了鼓勵青年群體學史力行,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光明日報聚焦重大主題,抓住黨的百年奮斗史這個說理關鍵點,推出了《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奮斗正當時》等系列評論,與以青年群體為主的廣大受眾坦誠相見、促膝深談,引起的討論數(shù)次登上熱搜,網(wǎng)友留言:“這才是新時代青年應當具有的精神風貌。”
青年強,則國家強。開學季,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廣大青年師生歷史主動精神,光明日報特約請三位高校思政課教師圍繞上述主題講授三堂思政大課。我們期待,這三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精彩大課,能夠在新征程上進一步深化廣大青年對于“人生何為”的思考,引導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勇?lián)鷷r代重任,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詞語是時代問題的反映。從“神馬都是浮云”到“佛系”,從“內(nèi)卷”到“躺平”,這些詞語的熱度,反映了當下社會存在的某些癥候或問題。對于躺平這個詞語,如何看待?就我個人的了解和感受,當代中國青年是有使命感、創(chuàng)造力的一代,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也是可以完全信任的一代。新時代廣大青年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tài),更加昂揚的主動精神,團結奮斗,譜寫更加絢麗的華章。當然也要看到,當代青年生活在相對富裕和安定的環(huán)境下,受教育程度和學歷普遍高于前輩,但有些青年人不愿意像父輩那樣做艱苦的工作;當代青年視野開闊,但有些青年人從小缺少艱苦生活的磨礪,對理想目標的實現(xiàn)急于求成、缺少耐心,難以忍受漫長而艱苦的成長成才經(jīng)歷。我們必須注意,不能讓這種意識和情緒進一步滋生、傳播、擴散,從而影響到青年的主流價值。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