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中國飛鶴發(fā)布了上半年業(yè)績預警,據公告,2022年上半年,飛鶴營收約為95億元至98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約14.9%到17.4%;期內凈利潤約22億元至25億元,同比減少約33.4%至42.4%。
(相關資料圖)
飛鶴在公告中指出,公司業(yè)績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出生率下滑、降低星飛帆等產品的渠道庫存,以及公司主力產品——嬰幼兒配方奶粉收入的下滑。
飛鶴目前是我國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2021年,其市場占有率約為18.6%,公司營收227.76億元,約為澳優(yōu)乳業(yè)的2.6倍、貝因美(002570)的9倍,利潤為69.15億元,是澳優(yōu)和貝因美加起來的6.4倍左右。
在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yè),飛鶴一直以高增長和高定價領跑行業(yè)。2017年到2021年,其營收復合增長率達40.2%。
雖然飛鶴的產品售價高,但與之形成對比的卻是公司的低研發(fā)費用。
“重營銷、輕研發(fā)”一直是外界經常質疑飛鶴的點,過去三年,公司的研發(fā)費用分別為1.91億元、3.16億元和5.21億元,2021年其研發(fā)費用率僅為2.3%。無論是跟公司30%左右的銷售費用率相比,還是跟同行相比,這樣的研發(fā)投入都算不上特別突出。
盡管飛鶴一直以高增速領先行業(yè),但自從2021年開始,飛鶴的增長速度就慢了下來。2021年,飛鶴營收同比增長22.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了13個百分點;凈利潤實現凈利潤69.15億元,比上年同期少了5.2億元。
其實,不止飛鶴一家,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yè)自2020年以來就開始出現銷量下滑的局面。
出生率下滑、產品同質化嚴重,再加上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國標實施在即,各家企業(yè)都有清庫存的需求,所以2020年開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yè)就開始進行價格戰(zhàn)。
對于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yè)來說,一個突飛猛進的年代終究是過去了。飛鶴也在公告中提到,公司未來將會增加成人功能性奶粉產品。
(作者 | 市界 齊敏倩, 編輯 | 劉肖迎)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