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市江夏區(qū)東南部邊緣,舒安初級中學靜靜地佇立在鄉(xiāng)間,幾十年來,隨著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和人口的遷移,從“巔峰期”能容納千人的大校,逐漸縮減成不足百人的微校。從1991年入校任教起,張軍華就沒有離開“舒安”的講臺,從普通教師到教導(dǎo)主任,再到一校之長,今年49歲的他對三尺講臺的熱愛一直沒變,“不圖安逸,只因為這是離學生最近的地方!”
1991年,張軍華從湖北經(jīng)濟管理大學畢業(yè),分配到舒安中學。第一次站上講臺,張軍華就暗下決心:讓學生們愛上學習,喜歡上他的課。
“親其師而信其道。”在張軍華看來,想要學生喜歡學習,首先就要讓學生信服老師。老師的一言一行要成為學生的榜樣,一味地說教行不通,老師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帶動學生。這種魅力或許是講課中的幽默風趣,或許是生活中的關(guān)愛激勵,或許是分歧中的尊重包容……
“同學們,現(xiàn)在是冬天,我們可以看見在燒紅燒肉的時候,鍋蓋上會有凝結(jié)的水珠,這就是氣體的液化;同時,我們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就是因為調(diào)料‘汽化’,帶著氣味飄香……”在物理課上,張軍華擅長把一些貼近生活的例子和一個個物理知識點相結(jié)合,冬天的紅燒肉、夏天的小冰棒都是他講課的素材。
“張校長上課總是令人垂涎欲滴,聽了肚子會餓。”學生們說,每當這個時候,張校長就會開玩笑,“聽餓了?聽餓了就用知識來填肚子!”在他們眼里,張校長沒有絲毫“架子”,經(jīng)常跟大家一同探究物理的奧妙,師生之間一同交流辯論,談笑風生。
張軍華說,一位好老師不僅是孩子們眼中的百科全書,還應(yīng)該是孩子們的親密伙伴。
從教30年,張軍華對“師愛”一詞情有獨鐘。他說,站在學生的立場,師愛既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鞭策,有時比淵博的知識更重要。
在張軍華曾帶過的班級里,有位叫小彭的男生,隔三岔五不交作業(yè),令老師們大傷腦筋。張軍華了解到,受疫情影響,小彭在八年級初步接觸物理學科的時候,在無人督促的情況下網(wǎng)課學習效果不好,以至于升入九年級之后物理成績嚴重“跛腿”。得知這個情況后,張軍華在每次批改作業(yè)后都會找小彭談心,順便輔導(dǎo)他的功課。張軍華告訴小彭,物理這門學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困難,只需要把基礎(chǔ)梳理清楚,牢牢掌握知識點,就能學好。在張軍華的鼓勵與輔導(dǎo)下,小彭的物理有了明顯的起色,中考時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除了在學習上對學生們傾注耐心,在平時的生活中看見孩子們犯錯了他也不輕易責備,在他看來孩子總是在不斷地試錯之中成長的。他常說,孩子們需要一個引導(dǎo)他們健康成長的老師,而不是一個成天盯著他們是否犯錯的“警察”。師生之間多一點熱情和交流、多一點賞識和信賴、多一點信任和關(guān)愛。老師向?qū)W生傾注愛心,學生們自然就能感受到這份尊重,就更愿意親近老師,熱愛學習。
今年是張軍華來到舒安中學的第30個年頭。在鄉(xiāng)村扎根的30年里,張軍華送走不少來來往往的老師,在他看來,師資的緊缺、教師老年化是鄉(xiāng)村學校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為了緩解教師結(jié)構(gòu)性緊缺,他提出所有校委會成員必須站到一線擔任主科教師。在他的帶動下,副校長帶九年級數(shù)學,工會主席帶九年級語文,政教主任帶八年級語文……每月,他還會將大家的好做法發(fā)到教師群,供其他教師借鑒學習,讓青年教師快速成長。
“大浪淘沙,方顯真金本色;暴雨沖過,更見青松巍峨。”張軍華說,一位校長就是學校的一面旗幟,身處偏遠,更要努力做俯身躬行的“有為人”。(通訊員 陳克茂)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guān)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wù)| 建站服務(wù)|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