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
(資料圖片)
怎樣讓孩子們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假期?
家長該怎樣做好孩子的勞動教育呢?
認識到“讓孩子勞動”的重要性
蒙特梭利教育體系認為:動作訓練可以培養(yǎng)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其責任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代替、限制動作技能的發(fā)展不利于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
從兒童大腦發(fā)育的角度來說,勞動尤其是家務勞動是讓孩子變得更聰明的必需的教育手段。腦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了勞動可以促進大腦的發(fā)展,人的身體凡是會動的地方,包括舌頭、下巴、嘴唇、手、腳、胳膊、腿等都在大腦運動皮質區(qū)有相應的連接和顯現(xiàn)。
圖片來源:TurningPoint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者曾對153名兒童做了長達20年的追蹤研究,發(fā)現(xiàn)從小愛做家務的孩子未來有顯著更高的就業(yè)率以及顯著更低的犯罪率、離婚率,甚至患心臟病的概率也更低。由此可見,小時候是否養(yǎng)成愛勞動的習慣,關乎對人一生的影響。
如何用好家庭這樣一個大課堂,從小培養(yǎng)孩子愛勞動的好習慣,是值得家長們重視和思考的問題。家長們一定要從科學育兒的角度提高認識,充分認知孩子腦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和勞動對孩子大腦發(fā)展的重要性,多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讓孩子自己動手的環(huán)境和機會,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明確勞動教育的內容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勞動的內容不同。
幼兒及小學低年級:
基本思想: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孩子學習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勞動樂趣,知道人人都要勞動??梢砸院唵蔚膫€人生活起居為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勞動安全意識。
主要勞動內容:
(1)完成個人物品整理、清洗,進行簡單的家庭清掃和垃圾分類等,樹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參與適當?shù)募覄談趧?,主動維護家庭衛(wèi)生環(huán)境。參與洗一雙筷子、擺一下拖鞋、隨手擦干凈洗手池、擇菜切肉等勞動。家長可以讓孩子來進行家庭家務勞動的分工和指揮,提高孩子參與勞動的積極性。
(3)進行簡單手工制作照顧身邊的動植物,關愛生命,熱愛自然。
中高年級:
基本思想:體會勞動光榮,尊重普通勞動者,初步養(yǎng)成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主要勞動內容:
(1)參與家居清潔收納整理制作簡單的家常餐等。每年學會1-2項生活技能。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和勤儉節(jié)約意識,培養(yǎng)家庭責任感。
(2)參加垃圾分類處理,適當參加社區(qū)環(huán)保、公共衛(wèi)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勞動,增強公共服務意識。
(3)初步體驗種植、養(yǎng)殖、手工制作等簡單的生產勞動,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懂得生活用品、食品來之不易,珍惜勞動成果。
初中:
基本思想:增加勞動知識、技能,加強家政學習,開展社區(qū)服務,適當參加生產勞動,初步養(yǎng)成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和職業(yè)意識,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和擔當精神。
主要勞動內容:
(1)承擔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潔、烹飪、家居美化等勞動,進一步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和習慣,增強家庭責任意識。
(2)不定期帶孩子參與助殘、敬老、扶弱等服務性勞動,初步形成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社會公德意識。
(3)適當體驗包括金工、木工、電工、陶藝、布藝等項目在內的勞動及傳統(tǒng)工藝制作過程,嘗試家用器具、家具、電器的簡單修理,參與種植、養(yǎng)殖等生產活動,學習相關技術,獲得初步的職業(yè)體驗,形成初步的生涯規(guī)劃意識。
高中:
基本思想:豐富職業(yè)體驗,開展服務性勞動、參加生產勞動,熟練掌握一定勞動技能,理解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具有勞動自立意識和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
主要勞動內容:
(1)持續(xù)開展日常生活勞動,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勞動習慣。
(2)選擇服務性崗位,經歷真實的崗位工作過程,獲得真切的即業(yè)體驗,培養(yǎng)職業(yè)積極性,參與社區(qū)建設、環(huán)境保護等服務,強化社會責任意識。
家長要以身作則,勤于勞動
總結以上勞動內容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勞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自己的事,家庭的事以及社會的事。家長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
1、引導孩子做好自己的事,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2.引導孩子參與家庭的事,培養(yǎng)責任心,掌握家庭日常管理的基本常識,為未來屬于自己的家庭生活打下基礎。
3.引導孩子關注社會的事,學會關心和了解周圍的人和事物,眼界也將更加開闊。
那么家長要怎樣讓孩子愛上家務勞動?
1.看到孩子的獨立性,不過度保護。但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夠好,家長也不必過于擔心。
2.每周一次貼出孩子要干的家務勞動內容。列出家長和孩子各自應做的事情,不能讓孩子感到父母只是在吩咐他做家務,要和孩子一同體驗勞動的過程。
3.給孩子提供指導和監(jiān)督,以鼓勵和表揚為主。即使孩子由于能力不足,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家長也要充分肯定孩子的努力,具體告訴孩子哪些做得很好,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4.不命令孩子做家務,向做家務的孩子道謝。孩子完成家務后,向孩子真誠道謝,給孩子一個擁抱,這種真誠的感謝會增進親子關系,也能讓孩子更積極地成為做家務的好幫手。
5.幫助孩子處理好學習、娛樂與勞動之間的時間分配。讓孩子輕松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而不是負擔。
6.身教重于言教。要培養(yǎng)孩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良好的勞動習慣,最重要的還是父母先要熱愛勞動,勤于勞動。
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說,他母親的最大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他感謝母親給了他一個強健的身體,一個勤勞的習慣,教給他與困難作斗爭的經驗,這使他在三十多年的軍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從來沒感到過勞累,沒感到過困難,沒被困難嚇倒。
他強調,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這就是父母榜樣的力量。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綜合自中國教育報、山東教育電視臺、教育部網站、《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圖片來源:包圖網、
本文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源使用不當?shù)那闆r,請聯(lián)系中國教育新聞網。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lián)系郵箱: 5855973@qq.com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